界面新闻记者 | 曾令俊
随着4月21日晚间蚂蚁消金业绩公布,2024年消金公司的经营情况基本浮出水面。
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,兴业、招联等一些头部消金机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,中邮消金、消金、杭银消金等中部消金机构业绩则普遍大涨,两极分化。
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,2024年持牌消金业绩可以评论为“头部缩表、腰部赶超”的态势,整体业绩两极分化特征明显,部分头部公司出现营收净利“双降”,资产质量持续恶化,而中尾部公司则实现了业绩增长。
4家机构营收过百亿
从业绩情况来看,有头部消金机构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。
从中国联通发布的财报看,招联消金2024年总资产、营业收入、净利润同比首次“三降”。其中,总资产1637.51亿元,同比减少126亿元,缩水7.18%;营业收入173.18亿元,同比下滑11.65%;净利润30.16亿元,同比下滑16.22%。不过,招联消金仍领衔营收第一梯队。
兴业消金遭遇营收、净利润、资产规模等核心指标的全面收缩。从营业、净利润来看,2024年兴业消金实现营收100.67亿元,净利润4.3亿元。2023年,兴业消金营收、净利分别为112.3亿元、20.72亿元。
由此计算,2024年兴业消金营收下滑10.36%,净利润规模降幅则高达79.25%,这一数字几乎回落至2018年的水平。
王蓬博分析称,部分消金机构传统上依赖大额贷款和线下业务,这种模式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显得不够灵活,加之资产质量下降,长尾客群违约风险增加,不良贷款率上升,核销不良资产增加了成本,压缩了利润空间。
他进一步表示,头部公司在市场份额争夺中面临更多竞争者,包括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和中小型消费金融公司,导致市场份额被分流。过去依赖的“高收益覆盖高风险”模式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逐渐失效,需要进行战略调整和模式转型。
不过,同为第一梯队的蚂蚁消金和马上消金则表现得较为稳健。蚂蚁消金营业收入152.13亿元;马上消金营业收入151.49亿元,净利润22.81亿元,营收分列行业二、三位。
蚂蚁消金作为行业头部公司,2023年利润仅为1.52亿元,曾引起外界疑惑。年报显示,2024年蚂蚁消金净利润为30.51亿元,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。
有消金行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解释称,这一变化是由于增资后,依照行业通用的相关会计准则,其必须增加一次性拨备计提,因此当年利润会显得很低,几乎每家消金公司在开业初期都会出现这一情况。在次年,拨备计提影响消失后,利润会回到正常水平。
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,蚂蚁消金以两倍于招联消金的总资产,营收仍不及招联消金,源于其核心产品花呗,产品形态类似信用卡,属于非现金贷的业务,ROE水平处于行业中游。
从盈利情况看,蚂蚁消金ROE水平在第一梯队的消金公司里并不靠前,其2024年ROE为12%左右,同时期,招联消金ROE为14%左右,马上消金ROE为18%左右。
上述消金行业人士分析,这与蚂蚁消金的业务模式和普惠策略有关,其花呗等产品具有较长免息期。因此,虽然资产规模明显领先,但利润水平却并没有这样的领先优势。
中尾部机构增长迅猛
与头部机构感受到的压力不同,营收在第二梯队、10亿-100亿元规模范围内的中小型消金公司,过去一年普遍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。
中邮消金、宁银消金去年总资产均突破“600亿”大关。得益于线上贷款业务占到8成以上,杭银资产规模仅次于上述两家公司,规模超过515亿元。
三家机构的营收和净利润,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。其中,中邮消金净利润增长达到54.02%,宁银消金营收增长更是达到了65.96%。
消费金融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1.68亿元、4.45亿元,实现两位数增长。消金相关负责人表示,2024年,依托股东资源,消金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,聚焦家电、家居、教育、医美等细分消费场景,为各类群体提供小额、分散的金融服务。
建信消金交出了成立以来首个完整年业绩。2023年成立的建信消金,尽管营收不到10亿规模,体量还处于起步阶段,但也实现了净利润115.38%的增长。
中尾部消费金融业绩为何普遍上涨?王蓬博表示,第一,业务本身基数小,在业务拓展和业绩增长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空间,也更容易控制运营和风控成本;第二,部分中尾部机构通过加强股东协同,与其他机构合作等方式,拓展业务渠道,提升了经营效益。
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,部分表现较优的腰、尾部机构过于倚重助贷担保甚至是“双融担”模式,虽短期内业绩靓丽,但在助贷新规落地后或受到较大影响。此类机构需要及时进行业务调整,以长远眼光尽早打造过硬的自营风控与贷后管理能力。